

温哥华留学教育咨询
相关文章 - BC 教育
2013年报考美国、加拿大大学点滴心得
报考大学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,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,有许多朋友希望能分享子女升学方面的经验,我也贡献点滴心得供大家参考。
今年女儿中学毕业报考大学,她总共报考了三所加拿大学校,分别是西部的卑诗大学(UBC),以及东部的多伦多大学(U of T)和滑铁卢大学(Waterloo),都获得了录取通知书,而且多伦多大学还提供了一份不错的奖学金。另外,她也收到了美国纽约大学(NYU)的录取通知书。经过一番慎重思考,她最终选择留在了温哥华,入读UBC大学的生化专业(BioChem)。
一、是否应该追逐美国名校?
近些年,温哥华的华人家庭热衷送子女进美国名校,社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培训机构,翻开本地华文报纸,几乎 每个月都会冒出一些新的升学指导机构,提供从SAT、AP各类补习到学校报名策划服务,甚至可以提供连续数年的“一揽子升学策划、跟踪、指导服务”,收费 动辄上万加元,昂贵得令人乍舌,但许多华人家庭依然趋之若鹜,每当有机构举办讲座时,会场上往往黑压压地坐满了人。
根据这些机构提供的建议,孩子为了能够考入“常春藤”等美国超级名校,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:
1)必须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,不仅要每门功课都保证达到90分以上,还要争取在学校名列前茅;
2)必须在SAT I考试上达到2200分以上,还要尽可能多地参加SAT II、AP等考试,而且设法达到满分;
3)必须广泛地参加社会活动,经常参加学校、社会上组织的义工活动,还要同时具有实际打工的经历;
4)在这些社会活动中,不能只作一个参与者,必须能够展示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;
5)必须具备广泛的才能,比如在音乐、绘画和体育上能够达到足够的水平,等等。
坦率地说,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准,这哪里还是“人”啊,简直是“神”了吧?显然,不借助恰当的包装,是无法制造出这样的“神”的。好在温哥华不乏中国富人,富豪也罢,贪官也罢,钱对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,他们愿为子女进入美国名校不惜付出任何代价。这种强劲的市场需求,催生出一个新的华人升学辅导产业,以至于今天能从温哥华升入美国名校的莘莘学子当中,已经很难找到没有经过任何“包装”和“策划”的淳朴者,需要仰赖助学金(Financial Aid)求学的贫家子弟,几乎没有了竞争的机会。
实践证明,富家子弟虽然不见得那么学习刻苦,但通过大量的“课外补习”,成绩也可以同样优秀;通过精心“策 划”出来的各种社会活动,往往会更加独特、丰富、精彩;个人自述和命题作文经过“专家”之手的设计、修改和加工,可能会更加引人入胜;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 家财万贯,全额自费上学,如今恰逢美国经济形势不好,哪个名校会拒绝这等绝顶“优秀”的学生呢?
所以,凡是打算送孩子去美国名校读书的家长们,事先要掂量一下自己手中的银子,报考前要预先破费几万加元做培训、策划,录取后每年还要能负担得起至少6-7万美元的学费、生活费。没有雄厚财力作后盾的普通家庭,还是别把全部精力都押在报考美国名校上为妥。
我女儿今年包括美国名校时,我们共同确定了一个原则:不花钱请人策划,只申请能够提供全额助学金(Financial Aid)的学校。虽然,我女儿最终只拿到了纽约大学(NYU)的录取通知书,芝加哥大学(U of Chicago)和另外两所文理学院都只给了waiting list,但她仍然感到骄傲,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。
二、报考美国名校所能学到的东西
毫无疑问,名校毕业的学生会受到更严格的训练,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成果,有利于开阔眼界,再 加上校友强大的人脉资源,这些重要优势结合在一起,形成一个最重要的东西,就是使名校“文凭”变成一块最有力的“敲门砖”,为名校生首次进入职场,获得一 种先发优势。进入社会之后,文凭的光辉日渐淡去,能否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,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。
本人并不反对孩子报考美国名校,我不在意她能否考入名校这个“结果”,反倒是非常在意报考名校的这个“过程”。毕竟,孩子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,会学到许多东西,增强自己的本领。
我女儿是八年级才从国内转到加拿大读书的,英语是她的弱项,无法与本地出生长大的孩子相比,自从她确立了上美国名校这个目标,首先她必须迅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,为了达到SAT2200分的成绩要求,她要花费许多课外时间刻苦学习英文。几年下来,她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,不仅SAT成绩达到了要求,英文在校成绩也始终名列前矛,今年English 12省考得了94分,恐怕是全校最高的成绩。她虽是个理科学生,但文科成绩也是同样优秀,年年都能获得学校的优秀学生(Top Hat)称号。几年来,她不仅修完了学校所有理科课程,还选修了许多文科课程,刻苦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,根本用不着家长去督促。
其次,她必须不断挑战自己性格当中的弱点,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。来加拿大之前,她原本是一个比较胆怯的学生,从小学到中学都没当过学生干部,从来不敢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,但九年级开始,她勇敢地出去找工作,如今已经具有了三年以上的实际“工龄”(见《小女温哥华打工记》)。 记得去年她去竞聘Ridge Meadow Hospital的义工职位,面试时许多白人男孩都要家长陪送,还吓得瑟瑟发抖说不出话,她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畏惧,顺利赢得了这个职位。今年升入 UBC,开学前学校通知她参加工作面试,在几百个应试者当中,考官也是只问了她几句就直接录取了,Wendy's三年的工作经历是最好的证明。
我想,这也许是她当初选择以常春藤名校为目标所获得的最大收获吧。几年来她都非常忙碌,课余时间要赶去参加 游泳俱乐部的训练,每年还要参加学校游泳队的集训和比赛;她喜爱音乐,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加拿大皇家音乐协会的长笛八级考试,还要参加学校、枫树岭市乐团 的定期排练和各种演出活动;周末和节假日她必须六点多就要起床去工作,从未给自己放过长假。假如她当初仅以考取加拿大学校为目标,也许她不会有那么大的压 力和动力,愿意付出那么多艰苦的努力,也不会忍受住那么多的煎熬,不断地设法战胜自己,这些年的锻炼对她来说,会是人生的一个宝贵财富。
三、以美国名校为目标的不利因素
有些常春藤升学指导机构为了凸出美国名校的优势,常将加拿大学校形容成“垃圾”,这种说法未免偏激、夸张和片面。事实上,任何国家的教育体系皆有优劣,纵是广受诟病的中国教育体系,也有注重数理基础的长处,而且美、加的教育体系之间,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异。有许多华人家长听信了“常春藤”名校升学指导机构的宣传,误以为报考加拿大大学会是极为轻松的事情,根本无需关注,而是让孩子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报考美国名校上,这是非常不明智的。
实际上这两个目标并非完全一致,搞不好就会舍本逐末。
首先,报考美国名校必须要有过硬的SAT或ACT成绩,要想进入“常春藤”等前二十名的“超级名 校”,SAT至少要2200分以上,ACT至少要达到32分以上,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和准备,而且要想达到接近满分的程度,也许一门考试要考几次 才能比较理想,从时间规划上说,九年级开始准备,十一年级结束前必须完成,殊非易事。
其次,为了提高竞争性,还必须修读尽可能多的AP(Advanced Placement)课,而且只有考到5分(满分)才有意义。比如理科学生要考完AP Calculus AB(最好要有AP Calculus BC)、AP Physics、AP Chemistry等等,而AP考试每年才只有一次,全部固定在5月底,这些考试也必须在十一年级结束时完成。大家要知道,所谓AP课是十二年级以上程度 的高级替换课程,为了顺利通过考试,你最好要在十年级时修完十二年级的相关课程,才能有把握达到这个目标,这些考试往往会令孩子们不堪重负。
温哥华只有少数中学开设美国的AP课程,大部分中学的AP课都是徒有其名,根本开不起来,而参加AP考试又 必须通过学校来报名,不像SAT考试是考生自己参加社会上的公开考试,说服不开设这些AP课程的学校,帮你办理报名手续和安排考试,常常会颇费口舌,学校 经常会拒绝为个别考生提供这类的考试安排。因此,有些家长为避免麻烦,干脆把孩子送入开设IB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)课程的学校,其实IB课程比AP课程更难,而且不像AP课程是每门课程独立设定的,可以任选,IB是一个完整的 Program,学生没得选,要想拿到好成绩也更加困难。
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申请时间都是每年的9-12月,也就是说在十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,学生必须提交申请资料和所有规定的考试成绩,冲击美国名校会严重打乱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,必须将所有主要课程都向前压缩1-2年,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说,无疑是非常困难的,基本上会疲于奔命,要么完全跟不上节奏,要么成绩一塌糊涂。
而反过来,加拿大大学没有设立任何入学考试,大学录取学生只看高中阶段的在校成绩,如果突击美国考试成绩不理想,又拖累了课内成绩的话,那会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。此外,卑诗省学生必须参加五门规定的省考,即English 10、Math 10、Science 10、Socials 11和English 12。我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:SAT培训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程度,特别是阅读、语法和词汇量,写作只占很小一部分,而且是考一种格式化的议论文。但是,SAT的考试方向与校内英语课和省考完全不同,BC省考偏重写作和文学欣赏,特别是最后一门English 12省考,三篇作文占60%,其余也是阅读分析,几乎没有多少选择题,基本上以开放式的笔答题为主,那种认为SAT培训可以代替课内英语学习的想法,是非常片面的。
总之,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超强的学习本领,特别是那些中学阶段才从国内出来的学生,我还是建议家长们要慎重考虑,要注意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,冲击美国名校必须要保证不影响校内成绩为前提,千万不可顾此失彼。
四、如何挑选加拿大名校?
加拿大的世界级名校不多,主要是三所综合类大学:多伦多大学(UT)、英属哥伦比亚大学(UBC)和麦吉尔大学(McGill),其次是滑铁卢大学(Waterloo)和西安大略大学(Western Ontario),前者以应用数学、计算机科学、以及基于精算的计量经济类科目见长,后者以工商管理专业占优。
我女儿对生物化学(BioChem)感兴趣,所以她选择了UBC、UT和 Waterloo三所。其实,McGill是加拿大最知名的大学之一,在生化领域也是一流,但这个学校地处魁北克的蒙特利尔,是法语区里唯一讲英语的学 校,非常受魁北克人排挤,将来就业前景不明朗,她就没有选择这所学校。
许多华人选择学校图名声,其实,选择学校更重要的是要看专业,比如,如果要学计算机的话,Waterloo肯定好过UBC和UT,精算这个专业也是非Waterloo莫属,这个学校最有特色的是有大量的Co-Op Program,我女儿选择这个学校就是看中了这一点,在勤工俭学的同时还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。
选择学校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,是要结合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,比如生化专业(BioChem)将来可以搞 生化研究,也可以搞医学(Medicine)和药学(Pharmacy)等等。但是,这两个专业是受要到省籍限制的,比如药学专业很少招收外省学生,医学 专业也是如此,因为这牵涉到将来的从业资质许可,各省都是自己独立发牌(Licence)的,UT官方网站上关于“省籍”的解释非常明确:“你必须在入学 前就是安省居民,入学之后不论居住多长,你都不属于安省居民。”这一点是最终促使我女儿放弃UT和Waterloo的原因之一。
剩下的问题似乎是费用问题,一般来说,加拿大东岸的学校比西岸贵,比如我女儿在UBC的第一年学费大约 7,000元,住宿费大约4,000元,尽管UBC的食堂比较贵,但总体算下来还是比UT便宜不少,比Waterloo则便宜更多。不过,许多华人家庭不 差钱,大部分人不关心此类问题。
五、如何考取UBC?
据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(Univeristy of British Columbia,UBC)新近公布的招生结果:2013年度录取新生7,927人,比上一年度增加8.6%,其中温哥华校区(UBC,Vancouver Campus)录取6,094人,奥克那根校区(UBC,Okanagan Campus)录取1,833人。在全部录取学生中,4406人来自BC省各中学,984人来自加拿大其它省份,2,082人为国际留学生,来自全球逾150个国家。目前,UBC共有在校学生57,495人,其中本科生46,644人,研究生10,851人。
尽管UBC招生规模逐年扩大,但随着大批亚洲新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西岸,在 BC省,特别是大温哥华地区,报考UBC大学已经成为极富挑战的事情,难度超过加拿大其它任何一所大学,换句话说,在温哥华如果一个学生能被UBC录取, 那肯定能够被多伦多大学、麦吉尔大学、滑铁卢大学等名校录取。甚至有升学指导机构甚至放言:“如果你孩子能够考进UBC,我敢保证他能够考进美国前50所 名校!”
UBC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“名校”,考生该怎么准备呢?
1)UBC已经实行“综合考量录取制度”
从去年开始,UBC已经采用类似美国名校的“综合考量录取制度(Broad-Based Admission)”,不再像其它加拿大学校那样只问成绩,不问个人经历。考生报名时,要在网上提交个人背景资料(Personal Profile),列出五项参与的社会活动,并要详述其中一项(200字);另外考生还要提交2-4篇规定的自述性短文,展示出个人的活动能力、领导能力、对事情的思考和感悟。
那些只顾闭门读书的华人学生们要小心了,要设法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,比如参加学校社团,做社会义工,甚至适当地从事有薪工作等。
2)UBC更加注重学生的英文成绩
UBC对考生的学业成绩要求恐怕是最高的,这大概与华裔、韩裔、印裔偏好有关,竞争的结果当然是水涨船高,但许多华人家长不知道的,其实并非是数理化分数越高越好,UBC更加看中的是英文成绩,我女儿学校今年有几个学生考进UBC,这些人录取时的English 12成绩都在85分以上,一些理科成绩更好,英文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华人学生,尽管平均分数更高,也还是败下阵来(但这些人却都被UT、Waterloo甚至McGill录取)。
我女儿参加完今年UBC开学典礼后告诉我,理学院(Faculty of Science)的新生当中,根本没有多少华裔学生,反倒是白人学生占多数!这印证了一个事实:单纯拔高数理化成绩不行,要更加关注英文成绩。
3)要注意省考成绩
正如前面所述,美国、加拿大的大学都是提前报名的,中学十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,就提交了大学申请,大学发 榜时间大致是3-5月,UBC是加拿大最晚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学校。各位家长要特别注意,学校录取学生时是基于十二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时的成绩,那个时候十 二年级的课程还没上完,所以,几乎所有《录取通知书》都是有若干条件限制的,比如规定你的最终成绩必须达到某个标准,甚至会着重指明某门课的最低分数,如 果届时你达不到这个规定,你的录取就被取消(Revoke)了。
另外,凡被录取的学生,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前,答复学校是否会注册,并缴付一定的押金。由于发榜时间不同,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截止期,但不论如何,这个截止期都是在十二年级期末成绩出来之前。如果你拒绝了一些学校,选择了某所学校,到头来由于成绩达不到其要求 被撤销录取资格,那会变得无校可去,这种失败的例子是一点儿也不稀奇的。
温哥华的华人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English 12省考,老师也许会对毕业生网开一面送人情分,以至于校内分数普遍比较高,许多人能拿到80分,但省考要占据这门课程总分的40%,而且是校外老师匿名 打分的,平时老师在课堂上很少讲省考的内容,到头来拿到一个极低的省考分数一点不惊奇,而且最糟糕的是参加English 12省考时已经濒临整个学年结束,根本没有任何补考的机会。
我女儿有几个同学English 12课内成绩老师都给了80多分,他们都也拿到了大学的《录取通知书》,结果暑假里收到省考成绩才发现只得了60几分,还有些人得分低于50分,平均起来 就可能跌到录取通知中规定的分数线下面去了,整个一个暑假都在煎熬当中度过,不断地写信向学校求情,有些人最终也没能挽回被拒绝入学的命运。所以家长们在孩子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后,一定要提醒他们不要高兴得太早,忘乎所以,要踏实下来把学业认真完成,善始善终,否则连哭都来不及。
4)中学时期选课要注意的问题
BC省中学教育系统采用学分制,学生有较大的选课自主权,有些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想好将来学什么,日后升学时后悔不迭。
UBC理学院(Faculty of Science)有一个特殊的program,叫Science One,这个班级招收的学生要求报名时必须要有Math 12、Physics 12、Chemistry12,Biology 12的成绩,换句话说,你必须在十一年级就读完这些十二年级的课程。我女儿除了Physcis 12这门课是十二年级时正常读的,其它课程都提前1-2年就读完了,我们不知道UBC的这个特殊规定,但就因为留下的这门物理课,使她没有资格申请Science One。
另一个选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,如果将来打算读理科(Science)的话,要尽可能修完数、理、化、生物十二年级的所有课程,尽管UBC也好,其它的加拿大大学也好,读Science的学生,除了Math 12,只要求在剩下的三门中选择两门,但进入大学以后,理科学生如果没有在中学时期读过Physics 12、Chemistry 12、Biology 12,不能直接选大一的课,只能选低一级的预备课程,要把这些中学课程重新补上,浪费许多时间和金钱。在中学里这些课本来是免费上的,为什么白白丢掉这个机会呢?
5)提交申请资料时要认真检查
UBC网上申请时并不要求考生提交正式的成绩单,而是自报10-12年级的各科成绩,最终以BC省教育部送达的成绩单为准。这种背靠背的处理方式,有时就会出错,我下面举两个实际的案例:
一个例子是我女儿十二年级时考入了英语AP班,这个班是比English 12更高级的课程,可以完全替换English 12,但AP课程并不是BC省规定的必修课,她在网上申报时,没有填写English 12成绩,只填了AP English成绩,结果导致UBC认为她英语不合格,待到UBC通知到学校一些学生被拒,辅导员才发觉几个考生填表时都出了差错,AP English就是English 12,又是发函又是打电话去解释。虽然我女儿很快就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,但耽误了第一批录取机会,丢掉了重要的参与评审奖学金的机会,最后UBC虽然给了她一个空头的Chancellor‘s Scholarship,但也仅属安慰奖而已。
另一个是我女儿同学的例子,她在十一年级就修完了Math 12,申请填表时,她根据学校原来发的成绩单申报的成绩,不知什么原因,BC省教育部的系统里这个记录被删掉了,到了暑假BC省教育部向UBC传送学生最 终在校资料时,UBC发觉她没有这门课,立即给她发了邮件,通知取消她的入学资格,当时她回中国去了,暑假里也根本无法联络到中学的辅导员,只好提前跑回 来拿着成绩单去向UBC交涉。假如她申请学校时,向辅导员索要一份成绩单,认真核对一遍,也许当时就能发现错误。
上大学对许多华人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件大事,但愿我女儿的一些亲身经历,对那些正在准备报考大学的人有些帮助。